普及校园急救 | 教育部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3-04-11

在2021年11月29日,随着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公示名单的发布,全国校园急救教育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教育实际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全面总结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

日前,教育部已印发通知,推进工作。

 

建设目标

拟遴选1000所学校参与试点工作,推动在校园内配备急救设施设备,加强教职工、学生急救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探索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急救教育经验做法,完善学校急救教育育人体系。

 

试点任务

 

01 普及急救知识

将急救教育融入学校的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军训、急救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存的学校急救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

02 配备急救设施

试点学校要按照有关学校卫生工作标准、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等,结合学校规模、环境、地势、交通、建筑等实际情况,配备足用、实用、适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03 构建育人体系

各地要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教学内容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系统、完整的急救育人体系。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申报名额

虽然1000所学校的数量已经定下了,并且分配到了各省份,但具体学校名单仍在申报中。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推荐名额分配表(见附件1)中名额遴选推荐第二批试点学校,努力做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并在4月20日前完成申报工作。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师生们的生命安全是首要目标,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配备AED,创造安心的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具备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重药席勒AED采用多脉冲双相波除颤专利技术,利用特殊的高频率脉冲波,在确保所需的除颤电流强度同时降低了除颤能量,大大降低了对心脏损伤和皮肤灼伤的可能,更适合校园各年龄层人群使用。

设备重量仅1.5公斤,轻便小巧,方便移动,能够自动识别成人/儿童电极片,智能调节放电能量,且在未执行除颤及其他异常情况下,可内部自动放电,高安全等级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