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凌晨,34岁研究生谢鹏倒在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自习室里再也没有起来。死亡证明书上写着“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突发意识丧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最主要的诊断标准。当发生心脏骤停时,唯一的救治手段是胸外按压(CPR)+心脏除颤(AED)。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的急救指南(2010年AHA),当人们心脏病发后能否存活的五大“存活关键“分别为:尽早求救、尽早使用心肺复苏术、尽早除颤电击、尽早使用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心肺复苏后的综合处理,由此可知电击除颤实为抢救心脏骤停的重要一环。指南认为,学习使用AED比学习CPR更为简单。
谢鹏突发状况时,同学小梅在4楼的另一个房间里,他赶往谢鹏的座位旁时,看到谢鹏躺在地上,抽搐着,舌头外吐。约十几分钟后,学校医务室的工作人员和救护车的人员一起赶到4楼,将谢鹏送到救护车上抢救。
猝死的进展十分迅速,学校医务人员和救护车十几分钟才赶到现场,而这期间无人进行应急处理,已经丧失了最佳救治机会。
心脏的跳动压缩可将血液和氧气输送至全身,是维持人体活动的基础。在缺血缺氧环境中,我们的器官如大脑、心脏、肾脏等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伤害,其中,大脑最为敏感。经医学研究,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分钟,大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超过10分钟,由于脑缺血和缺氧过长时间,就算经抢救能够维持生命功能,也很难苏醒,即我们常说的“植物人”。因此,需要在“黄金4分钟”内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有效救治,如在1分钟之内立即进行急救,救治成功率可达90%,没超过1分钟,成功率会下降7-10%。
谢鹏今年5月身体不适,曾在医院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他曾在和朋友聊天中提到,向导师请假未获批准。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50%以上,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如果已检查出相关疾病,必须重视、尽早治疗。
父母翻看谢鹏与导师董天文以及同学朋友的聊天记录,发现儿子的“疲惫”和“煎熬”。谢鹏多次提到“我现在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按他的说法,导师很严,安排了大量工作,自己每天都在“干活”,还吐槽还倒贴费用做研究,最后导师还让他延期半年毕业。
工作强度大,经常熬夜加班,生活不规律;倒贴费用、延期毕业,精神压力大;加上原本就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都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因素。所以现在猝死发生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任何年龄层的人都有可能发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重视和注意的。
撇开谢鹏猝死是否跟导师工作安排有莫大的关系不谈,在意外已经发生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关注到,如果在医护人员赶到前的十几分钟时间里,现场有AED设备、有懂得急救的人,那么悲剧是否可以避免?
今年可以说是学校普及AED的推进年,教育部发出开展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公示了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的名单,北京、贵州、广州、重庆等多个省市教育局相继发文,要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部署安装AED设备,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AED、使用AED,让更多的地方都有AED设备,守护每一个生命。